在医药制剂生产领域,微丸类产品(如蔗糖丸芯、挤出剂微丸)的粒度大小、形貌特征直接影响药物溶出度、生物利用度及生产工艺稳定性,是药品质量控制的核心指标。梓梦科技自主研发的ZMS850 大颗粒计数粒度图像分析系统,凭借 “可视化、高精度、范围广” 的技术优势,为微丸类样品检测提供了高效、可靠的解决方案,助力医药企业实现研发与质控升级。
一、ZMS850:微丸检测的 “全能型” 技术支撑
作为专注于大颗粒检测的创新设备,ZMS850 采用图像法测量原理,通过高分辨率 CCD 线性传感器与光学扫描平台,结合智能背景分离算法与超强颗粒边界搜索技术,可精准捕捉微丸的细微特征。其核心优势完美匹配微丸检测需求:
1.测量范围广:5μm~100mm 的量程覆盖蔗糖丸芯、挤出剂微丸等主流微丸规格,无需更换检测模块即可完成不同样品分析;
2.全维度参数分析:除粒径大小外,可同步检测圆度、球形度、长径比、实积度等关键形貌参数,全面评估微丸圆整度与均一性;
3.高重复性与准确性:重复性误差<3%,等效粒径计算支持等面积圆、等效长径等 9 种模型,满足不同微丸检测标准;
4.干法测量便捷高效:无需样品前处理(如分散剂添加),避免微丸溶解或团聚干扰,单次检测5分钟左右,适配生产线快速质控需求。
5.大视野测量:ZMS850配备了大面积的光学扫描平台,单次扫描即可覆盖直径达100mm的样品,能够同时捕捉上千个微丸颗粒的图像信息。
二、蔗糖丸芯检测:精准把控 “制剂基底” 质量
蔗糖丸芯是缓释、控释微丸制剂的常用载体,其粒径均一性与圆整度直接影响后续药物包衣的均匀性,某批次蔗糖丸芯的检测数据如下(可参考):
1. 粒度分布:高度集中,符合工艺要求
核心指标:体积平均粒径 255.37μm
D50(中位粒径)251.63μm
最小粒径 82.84μm,最大粒径 362.61μm
离散系数仅 10.93%
说明丸芯粒径分布均匀,无过大或过小颗粒;
重量比表面积:0.024 sq.m/g,数值稳定,反映丸芯表面光滑度一致,为后续包衣层药物吸附提供稳定基底。
2. 形貌特征:圆整度优异,满足包衣需求
丸芯的圆整度(圆度、球形度)是包衣工艺的关键前提,ZMS850 检测数据显示:
1.圆度:平均圆度 0.960(最大值 0.989,最小值 0.840),说明丸芯边缘光滑,无明显棱角;
2.球形度:平均球形度 0.922(最大值 0.978,最小值 0.705),接近理想球体(球形度 = 1),可确保包衣液在丸芯表面均匀铺展;
长径比:平均 1.277,最大 2.652,且 90% 以上颗粒长径比<1.3,无明显细长颗粒,避免包衣过程中丸芯滚动偏移。
三、挤出剂微丸检测:助力 “成型工艺” 优化
挤出剂微丸由药物与辅料经挤出 - 滚圆工艺制成,其粒径与形貌直接影响药物溶出速率。以某挤出剂微丸为例,ZMS850 的检测数据为工艺优化提供了依据(可参考):
1. 粒度分布:满足药物溶出需求
核心指标:体积平均粒径 1604.56μm
D50=1566.79μm,D90=2229.39μm
标准偏差 444.85μm,虽离散系数(27.72%)略高于蔗糖丸芯,但符合挤出微丸 “粒径范围宽于空白丸芯” 的行业特性;
分段含量:90.92% 的颗粒集中在 1040.0~3949.8μm 区间,仅 9.08% 分布于 273.9~1040.0μm 区间,无超小或超大颗粒,可确保药物在体内缓慢、稳定释放;
重量比表面积:0.004 sq.m/g,数值较小,反映微丸密度较高,避免溶出过程中崩解过快。
2.形貌特征:平衡 “成型性” 与 “溶出性”
挤出微丸的形貌需兼顾成型稳定性与药物溶出效率,ZMS850 的检测结果提供了精准判断:
圆度与球形度:平均圆度 0.887,平均球形度 0.788,虽低于蔗糖丸芯,但符合挤出工艺微丸 “圆度≥0.80、球形度≥0.75” 的要求,可减少服用时的胃肠道刺激;
延伸度与椭圆度:平均延伸度 0.366,平均椭圆度 1.690,说明微丸虽非完美球体,但形状规则,无明显变形或破损,确保每粒微丸的药物含量均匀;
凸起度与实积度:平均凸起度 0.977,平均实积度 0.957,反映微丸表面无明显凹陷或孔隙,避免药物在储存过程中吸潮变质。
从丸芯的 “基底质控” 到挤出剂微丸的 “工艺优化”,梓梦科技 ZMS850 大颗粒计数分析仪以 “可视化检测、全参数覆盖、高精准输出” 的核心能力,为微丸类制剂的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。其便捷的操作、高效的检测效率与灵活的定制化方案,不仅适配医药行业的严格标准,更可延伸至食品、化工等领域的颗粒检测需求。